宝山区医疗服务正赋能社区治理,深入社区每个“神经末梢”,实现更好社区服务。
周五,“医起聚力·惠民善治”宝山卫生赋能街区党建特色项目正式启动,来自区内7家医疗机构64个党支部结对街区64个党支部,围绕健康科普、中医养生、心理疏导等领域,联手打造“掌柜康复驿站”“控糖合伙人”“‘骨’动‘新’力量”等64个特色健康服务项目,精准服务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。
记者了解到,特色项目里,来自区内7家公立医院64个党支部的1140名党员主动下沉一线,在街区亮身份、作表率,关心关爱沿街商户、新就业群体等重点人群,党员医护让优质医疗服务沉得下去、融得进去、暖得人心,填补医疗服务盲区之时,让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在家门口不断提升。
宝山区杨馨街区党支部与吴淞中心医院,已先期结了对子。“缺啥补啥,需要啥就干啥。”杨馨街区党支部把“江杨市场”党建作为重点,依托“江杨好市”党建联席会,联动江杨农产品公司等六个市场管理方,通过常态化走访,持续深入排摸问需。
整个走访调研中发现:江杨市场商户工作强度大,经营压力大,无暇关注自身健康,有些劳动者甚至一次体检都没参加过。市场党支部向街区提出,能不能办一些医疗健康服务,为商户们看看“小毛病”,宣传健康知识,帮助他们学会照顾自己。
作为共建单位的吴淞中心医院立刻“接了单”。由医院党委牵头,党员医生带头,心内科、血管外科、肾内科、中医肛肠科、骨科等9科室的12名专家,组成了专家团队,来到江杨市场党群服务站,为商户们送上全方位健康服务。
“骨头有点肿,摸起来情况还可以,建议到医院拍个片子稳妥一点。”吴淞中心医院的骨科主任医师何小文叮嘱商户张师傅。“谢谢医生,这个血糖测下来没问题我就放心了。”商户李阿姨笑着说道。冻品店的刘大姐直问,“活动真好,都不用特地去医院了,这样的活动以后还有吗?”杨馨街区党支部书记马晓波介绍:未来将会开展保持常态化医疗服务,更好赋能社区治理。
据悉,杨馨街区与吴淞中心医院内科第一党支部的特色项目“江杨好市”,实践下来以精准锚定市场商户的健康需求,整合优质医疗资源,探索“街院联动、暖新惠市”的创新服务模式,实实在在为街区增添了健康动能。
填补医疗服务盲点,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不断延伸服务触角,才刚启动的“卫生赋能街区党建特色项目”,通过“派驻一名健康管家、建设一个急救课堂、定制一份健康服务菜单”的“三个一”服务举措,推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。
再以友谊路街道第一街区党支部、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一党支部为例,双方牵手后,根据街区“三多三融合”(园区楼宇、小个专、厂房仓库多;产业生态、城市功能、人居生活融合)的实际需求,医院列出服务清单:主要提供心肺复苏培训、健康守护科普讲座、医疗健康咨询活动,“如果您对内容感兴趣可以联系街区,如果您有健康困惑可以拨打电话。”温馨小提示,将周到服务延伸至社区“末梢”做足满分。
据统计,特色项目前期探索阶段,仅六月宝山区就有215名党员医护骨干深入街区一线,开展健康咨询、义诊宣讲等24场服务,惠及群众1500余人次,切实打通健康惠民的最后一公里。不少医护将“健康课堂”开进街头巷尾,手把手教会驿站站长、快递小哥等一线从业者掌握急救技能,让更多街区有“医”靠。
宝山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结对共建、服务下沉、资源共享、应急联动“四项机制”,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内设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,变“开门候客”为“主动问需”,推动支部党员定期走访街区、收集健康诉求。如今,宝山区卫健系统已形成“需求收集—系统梳理—高效响应”的服务闭环,至今开展42场“健康问需”活动,37项诉求精准归类,13项现场办结,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盼,持续助力宝山“四个城区”建设。
盛达优配-盛达优配官网-配资网哪个-沈阳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